亞矽號召新創TIE展秀創新能量 下一步目標助攻新創Speed Up

EE Times Taiwan, 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ASVDP)2022-10-26
Source :  EE Times Taiwan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是一年一度國內業者展現技術實力的大舞台,今年13間台灣科技新創公司,挺進「創新領航館」的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攤位展區,運用技術力大秀其研發能量。

2022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創新領航館。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aiwan Innotech Expo,TIE)是一年一度國內業者展現技術實力的大舞台,今年13間台灣科技新創公司,帶著人工智慧(AI)、先進顯示器、生物晶片、隱私處理晶片等創新技術,挺進「創新領航館」的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ASVDA)攤位展區,運用技術力大秀其研發能量。

TIE展整合經濟部、國發會、國科會、農委會、中研院等台灣十大部會資源,集結產、官、學、研代表,目標藉由展會讓全球認識台灣、走進台灣、投資台灣。亞矽代表國發會,每年都會邀請新創或物聯網相關廠商參展,本屆展會也循著「亞矽2.0」的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加速產業進化及創新創業驅動產業未來兩大發展主軸,找來業界的潛力新秀共襄盛舉。

亞矽升級2.0 盼整合資源助新創成長「Speed Up」

看到本屆亮點,亞矽行政長李博榮指出,相較過去新創較多為硬體製造業,現在很多團隊朝數據應用跟分析創造新的服務,「跟以前不太一樣」,慢慢看到利用大數據做後段分析加值應用的廠商越來越多,比如,這次邀請的13間團隊就有大概一半是運用AI技術提供服務,近年也觀察數位科技發展飛快,很多數據分析技術上的進步,已然成為趨勢。

著眼市場脈動,亞矽去年(2021)宣佈從亞矽1.0升級到亞矽2.0,進一步強化AIoT技術研發應用、精進新創發展環境及匯聚系統輸出能量為三大策略主軸。在扶植新創的策略部分,也要從「Start Up 」進到「Speed Up」,不僅要協助新創站穩腳步,更要進一步做資源整合,推動其加速成長茁壯,以系統性的策略協助新創躍上國際舞台。

「我們對新創期待跟以前不太一樣,」李博榮表示,亞矽過去幾年在市場、人才、資金、法規及實驗場域等面向的努力已打下基礎,如今有200多個新創基地或場域遍佈全台,幾乎各縣市都有,量能到一定程度,資源聚焦比過往更為重要,下一階段要思考如何提升服務量能跟品質,盤整既有資源創造更大的綜效,「新創蠻需要整合的機制,不能像過去單打獨鬥,未來希望利用政府有限的資源,盼提供系統性的協助,減少新創投入市場的摸索時間。」

對於協助新創出海,國發會不遺餘力,包括近年創造「Startup Island Taiwan」這個代表台灣新創的共同形象;推動新創「Next Big新創明日之星」計畫,組成新創國家隊,整合資源協助團隊擴展海外市場。此外,亞矽也跟美國矽谷、僑委會等單位密切合作,期望集結多方資源,協助台灣廠商不只跨出台灣,更能在國際市場多點開展。

掌握「遷移式學習」AI技術 開源製造挺進美國矽谷

開源智造(Open AI Fab)成立於2019年,結合影像視覺及自然語言處理AI技術,打造出訂閱制醫療AI商業模式。他們藉由大量使用開源AI演算法,可客製化設計AI模型,協助客戶進行AI升級。本次展會現場,則帶來胸腔X光骨折判斷辨識技術。

醫療人命關天,進入門檻相當高,開源智造之所以能在醫療場域站穩腳步,不僅別出心裁,找來美國急診室出身的李威逸擔任醫療長,掌握「遷移式學習」(Transfer Learning)獨門技術,更是其開疆闢土的重要利器。開源智造執行長黃名任比喻,好比中式料理廚師已懂料理技巧,學其他類型的料理會更快,遷移式學習也是類似概念,讓AI模型具備基礎辨識能力,運用預訓練模型加上少量資料,即可針對不同場域進行訓練跟演算法變動,客製化帶有醫療意義考慮的AI模型給教學醫院。

在既有AI基礎上,開源智造近一年也在積極投入「多模態」(Multi-Modal)研發技術,未來要實現影像加文字及聲音的AI辨識。而在市場面,接下來將以美國做為總部、台灣做為研發基地,在美國矽谷持續拓展業務,目標兩年內美國公司實現損益兩平。開源智造共同創辦人暨商務發展負責人楊承樺透露,初步會鎖定退伍軍人醫院為目標,以AI做醫療器材加值服務,把器材的影像或聲音資料做有意義的分析,另也將和美國企業人事部門等單位洽談合作,專注在避免自殺相關的AI應用。

名片般薄的顯示器 方略電子要顛覆市場對顯示器的想像

對於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各種顯示器,我們還可以有什麼樣的期待跟想像?在2021年3月才成立的台灣新創方略電子(Panel Semi),以獨家的主動矩陣(Active Matrix,AM)驅動架構與Mini LED直接顯示技術,打造出超薄(1mm約一張名片厚度)、輕量、低耗電(不發熱)、護眼的軟性顯示器,不但能以無縫拼接方式打造出110吋、重量僅20公斤的超大螢幕,其可撓曲特性也能實現形狀變化多端的柱狀螢幕、雙面螢幕,讓顯示器的應用突破傳統框架、創造無限可能性。

儘管還不滿2歲,方略的團隊其實出身自台灣顯示器大廠群創光電(InnoLux),擁有深厚技術實力與豐富業界經驗。方略電子副總經理張中星(Titus)表示,公司的誕生緣起於10年前,當時全球LCD面板市場已是一片紅海,台灣主要業者在下一代顯示技術的開發上決定不再「軸轉」(pivot),為了不讓過往的努力付諸流水,方略的原始團隊立定了以AM架構LED直接顯示技術為基礎的主要方向,並以新創模式從群創脫離進入加速器,歷經重重考驗終於小有成績。

張中星透露,除了顯示器,方略的產品、服務還包括AM驅動架構玻璃IC、TFT天線,以及面板特殊設計與製程的開發等等,其玻璃IC已經獲得日本電視廠商採用,而海外也有航空業客戶看好方略顯示器的輕薄節能特性,準備應用於機艙的公共資訊顯示。而方略此次在TIE展出的拼接式大尺寸超薄軟性顯示器、圓柱型顯示器,該公司除了考慮以自有品牌產品在B2B市場推廣,也可能衍生其他創新的商業模式,期望透過開拓這片全新的藍海市場,再創台灣廠商於全球顯示器市場的輝煌榮耀。

矽基COVID-19快速檢測晶片 病毒檢測快又準

面對新冠肺炎(COVID-19)變種病毒持續威脅,加強快速檢測能力成為有效預防疫情擴散的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家用抗原快篩雖然能在15分鐘取得結果,卻容易產生偽陽/陰性;核酸檢測(PCR)儘管準確度高,其結果至少也要等90分鐘,而且需要醫事人員操作與判讀,因此普及度不高。

矽基分子電測科技(Molsentech)開發高靈敏度的「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晶片」,結合半導體和生醫分子檢測技術,病毒核酸或蛋白質檢測均適用,同時兼具核酸檢測的高準確度與快篩的迅速簡便,檢測時間最快僅需3分鐘,準確率達95%以上,有助於提升早期檢測能量。

儘管全球許多團隊投入Bio-FET的研發,但遲遲未能商用化,相形之下,Molsentech的快速檢測晶片於年初取得醫衛認證後上市銷售,並持續供貨至醫療院所。Molsentech執行長特助范盛源指出,在以半導體產業為利基的台灣發展此一技術平台,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迅速得到半導體廠的回應與元件供應,協助加速該技術的研發。

范盛源並介紹,Molsentech由執行長褚家容於中研院物理所進行了13年的奈米元件生醫檢測相關研究的技術衍生而來,2014年成立於竹北生醫園區,由於掌握半導體晶片設計以及微量分子檢測等核心技術,成功開發半導體生醫晶片檢測平台。除了在此平台上領先全球發展出COVID-19檢測晶片,還可應用於癌症、愛滋病以及急性腎衰竭等病症的篩檢,落實早期風險判斷與預防。

博誠電子打造「魔塊」 環保、便利的積木型IoT感測器

IoT市場對有心跨足的業者來說是一塊很大的香餑餑,但其碎片化、少量多樣的特性卻也讓多數業者在IoT市場吞下敗仗。博誠電子(brocere)總經理賴志豪表示,IoT市場發展特性,使業者很難以IoT IC產品獲利。因此為解決進入IoT市場的痛點,博誠開發出僅需單一裝置就能滿足IoT市場所有應用需求的產品——「魔塊」。

魔塊將IoT架構中不可或缺的元件做成如積木一般的模組,客戶可隨應用所需,組合出終端產品。賴志豪說明,魔塊可讓業者無須為了其他IoT應用重新開發類似的感測器。此外,由於魔塊將感測與通訊功能都模組化,因此裝置「退役」時,可回收重組,供其他IoT應用使用。更重要的是,在現今全球力倡節能減碳的同時,魔塊除可利用USB供電,也可外接太陽能供電,為全球邁向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

值得注意的是,博誠電子成立了魔塊聯盟。賴志豪解釋,這個甫在未來科技展推廣的魔塊聯盟,想邀請台灣與全球微型化感測器模組廠商加入,藉由魔塊將其感測模組推至市面,並將資料順利送至雲端,加速產品進入各種IoT應用中。不僅如此,使用者也可以藉此接觸更多元的IoT產品,獲得更好的用戶體驗。

帝濶科技去識別化技術 隱私資料更安全

帝濶科技的隱私資料處理USB dongle可隨插即用。

現今萬物連網的時代,無論要實現利用生理特徵的辨識功能,或者透過密碼解鎖裝置,使用者皆會擔心個人的資料是否夠安全;對業者來說管理如此龐大的隱私資料,也須需花費許多成本做好資料保護。

所幸,帝濶智慧科技透過去識別化技術,讓上述的擔憂不再困擾消費者與廠商。帝濶資料隱私保護產品涵蓋硬體與軟體——晶片、AI演算法、混淆影像人臉辨識,以及可搜尋加密技術。帝濶共同創辦人暨共同總經理鄒耀東說明,現在的人臉辨識技術是將使用者臉部照片拍下後儲存到雲端或集中伺服器資料庫中以進行辨識,但帝濶的混淆影像人臉辨識無須儲存敏感人臉影像資料即可讓AI系統進行辨識。

帝濶共同創辦人暨共同總經理闕壯穎進一步解釋,混淆影像人臉辨識搭載多因子身分認證,採用零信任框架和無密碼的方式,讓使用者無需承擔比對資料時,衍生的資料外洩風險。

更重要的是,帝濶的AI演算法模型採用將資料隨機亂數化、馬賽克化的方式,除可以避免資料被截取,還可達到99%以上比對精確度。展望未來,帝濶將跟上業界腳步提升AI模型的資料/影像辨識精準度,並把新技術帶至2023年CES,搶攻龐大的隱私資料安全市場。

*國家發展委員會廣告

Source : EE Times Taiwan